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最新列表

父亲的第一本教子书最新列表

作者张振鹏

都市言情457万字完本2022-05-09

在线阅读 网友评论 书架
孙云晓陶行知是著名作者张振鹏成名小说作品中的主人翁,作者文笔不错,诗词功底丰富,文章结局很意外,千万要看完哦!"我们从父亲教育不能缺失、父亲应该给孩子什么、真正的威信来自哪里、最牛的老师是父亲、走进孩子的心里、填平亲子间的代沟、用智慧启迪孩子一生、大师怎样做父亲等八个方面,从正反角度,分别论述了好父亲和“坏”父亲对孩子所采用的不同的教育方式,并针对父亲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进行了深入思考,给父亲们培养一个人格健全、素质全面、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实用建议。我们认为,在今天,父亲只有懂教育,爱学习,才能培养出杰出的孩子,孩子的前程就掌握在您的手中。天下所有的父亲们,为了孩子,也为了您家业的传承展开全文

免费阅读

一位著名教育家曾指出,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,为教育孩子而放弃工作是不现实的。虽然教育孩子不一定要自己一直都在孩子的身边,却一定要做到心在孩子的身边。作为父亲,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,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关注孩子的童心和童趣,并以此心境为出发点去接触孩子、理解孩子,就一定能找到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,与孩子一起成长。

  

与孩子一起玩耍

  孩子好玩、无拘无束、友善的天性给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力量。所以,父亲要知道,语气想法设法让孩子安静下来,不乱玩游戏,还不如以赞许的目光来欣赏孩子的童心与童趣。当然,如果能再与孩子一起玩耍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
【家教现场】

  一个孩子很喜欢玩搭房子的游戏,每次都玩得很快乐。有一次,爸爸见他在玩这个游戏……

  “玩什么游戏呢?”爸爸问道。

  “爸爸,我在搭房子。你要跟我一起玩吗?”孩子说。

☆ 家有坏爸爸 ☆

  “跟你玩?有什么好玩的?”爸爸有点不耐烦。

  “爸爸,真的很有意思的!”孩子很肯定地回答。

  “有啥意思呀?去,别玩了,进屋学习去!”爸爸生气了。

  孩子推倒了快要搭好的房子……

☆ 家有好爸爸 ☆

  爸爸说:“好呀!”于是,爸爸开始给孩子一些帮助,引导他充分运用想象力,告诉他,想象得越具体越好。而且,爸爸还利用现有的模型、图画加深孩子头脑中的形象。

  另外,爸爸还给孩子讲了一些关于结构建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,告诉他怎样将木块铺平,怎样去延伸它们,怎样才能达到合理的受力效果……

  后来,爸爸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搭房子的游戏,孩子渐渐地对前后、左右、上下、中间、旁边等空间有了认识,逐渐形成了高矮、长短、厚薄、轻重、大小等观念。而且,在此过程中,孩子还学会了有计划地进行设计,体验到了做事成功的感觉和乐趣。

【案例分析】

  坏爸爸不但不与孩子一起玩耍,还不让孩子独自玩耍;好爸爸则利用与孩子玩耍的机会,与孩子一起交流搭房子的有关知识,从而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  因为在搭房子的过程中,必须手脑并用,既锻炼了肌肉,也训练了眼和手的协调能力,而且会让动手能力大大提高,从而让孩子变得心灵手巧,让他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,还能锻炼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。所以,好爸爸是有智慧的。

  爱玩是孩子天性,所以很多父亲都不太过分地限制孩子去玩。不过,能放下手里的活儿,与孩子一起玩耍的父亲可就很少了。很多父亲认为,玩是孩子的事情,允许他玩已经够可以的了,还要和他一起玩?所以很多父亲不能理解与孩子一起玩的重要。

  对孩子来说,玩是最快乐的事,而且,孩子会在玩中学到很多东西,比如,能锻炼肢体、协调动作、提高记忆、开发智力、培养情绪、认识世界等。其实,如果父亲能借与孩子一起玩耍的机会与孩子好好相处,就能促进亲子间的感情。还有一点更重要,就是玩耍有利于孩子接受新事物、学习新知识。所以,父亲要尽量找回自己的童心,与孩子一起玩耍。

【教育建议】

建议一:做孩子的游戏伙伴

  游戏是父亲与孩子之间最有效的互动沟通方式,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互动,一方面,孩子能感受都爱来自父亲的关爱,另一方面,也能从父亲的情感、智力等方面受到影响,从而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展补充营养。

  一般来说,母亲在陪孩子玩游戏的时候,大多会选择一些安静而没什么大变化的“小游戏”,比如手指游戏、念童谣等等。而父亲与孩子玩游戏就不一样了,他会与孩子玩 “大游戏”,运动量大,刺激,比如追逐跑、跳马等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孩子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游戏。另外,父亲一般比较爱下棋,所以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尝试下象棋、跳棋、围棋、军棋等,这也有益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。所以,父亲要做孩子的游戏伙伴,这也是在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,有助于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。

建议二: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

  父亲在与孩子玩游戏时,一定要注意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来选择游戏。比如,智力游戏一定不能太难,也不能太容易,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。孩子三四岁时,主要选择形象、实物、动作相结合的游戏;等孩子长大一些时,就可以将游戏的内容增加一些,难度增大一点,但一定是孩子通过努力就可以完成的,千万不要用怪异的难题刁难孩子。

建议三:与孩子一起玩泥巴

 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,孩子如果太干净对身体健康并不好。研究的结论是,“脏”孩子更健康。因为太干净,就会很少接触细菌和病毒,身体体内就很难产生抗体,一旦有大量的病菌侵入身体的话,身体就会被打倒。所以,对孩子的成长来说,“一尘不染”并不是好事。所以,父亲应该对孩子的卫生问题持宽松的态度,比如,允许孩子玩土、玩泥巴、玩沙子,甚至与孩子一起玩,这样反而会利于孩子的成长。

建议四:不要束缚孩子的天性

  童年的生活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,学习不紧张,更重要的是,做父亲的不要束缚了孩子的天性。父亲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,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获得轻松,获得愉悦感,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,这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非常有益。对孩子来说,父亲的爱和自由是他童年所不应该缺少的。

  所以,父亲要把自由还给孩子,要把灵性还给孩子,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,让孩子的童年富有色彩感。这样,当孩子长大成人后回忆起童年时,他的脑海中才不会有灰暗和苍白。

建议五:给孩子传达是非善恶观念

  父亲要给孩子讲讲故事、看看电影、电视,但是,一定要注意考虑一下,孩子是否能够辨别其中的是非、善恶,如果不能辨别,那父亲就要引导孩子明确这些观念,而不是任孩子的知见去理解,否则孩子对观念的理解就可能产生偏差。比如,五六岁的孩子如果看了武打片,就可能只会对武打的姿势感兴趣,所以父亲要帮助孩子分析,武打的目的是为了惩恶,但现实生活中不能靠武力解决问题。所以,即使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,如果父亲不正确引导他,给他建立是非善恶的观念,也就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。

建议六:找回自己失去的童心

  父亲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:当孩子在雨后戏水而弄湿了鞋子、玷污了裤子时,尽管孩子认为理所当然,很好玩,但我们又是怎样的一副态度呢?是赞成吗?是默许吗?当孩子带着兴奋的心情跑回家本想跟我们分享戏水的快乐时,却得到了我们劈头盖脸的训斥。一盆凉水浇灭了孩子心中的火热,孩子也会是一脸的委屈与茫然。

  但是,如果您有一颗童心,保持一点童趣会怎样呢?相信你一定会明白孩子的情趣在天地之间,在广阔的大自然中。如果父亲都能保持一颗童心,就不会抓住机会,甚至是创造一些类似的机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,在活动中与孩子愉快地玩耍对于亲子间的情感沟通是非常有效的。所以,父亲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,将心比心,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一想,就会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,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会改变。

【教子箴言】

  父亲要读懂孩子的心,要把握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,将知识融入到与孩子玩耍的过程中,把着眼点放在教孩子认识事物,向他传授和巩固知识等方面。通过与孩子玩耍,逐步加深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,并且让孩子玩耍得更快乐。

  

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

  无论在情感需求上,还是启蒙教育上,孩子都需要父亲的守护,希望父亲能把对孩子的陪伴当成生命中的大事。其实,对孩子的教育,父亲也顶半边天。这个世界上,没有坏爸爸,只有忙爸爸,但是,您要记得提醒自己:要调整自己的时间,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。

【家教现场】

  已经很晚了,父亲拖着疲惫身体回到了家。可是,6岁的儿子正倚靠着门望着他。父亲皱着眉头说:“你怎么还不睡觉?”

  “爸爸,请问您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?”儿子轻声问道。

  父亲有些莫名其妙,但还是告诉儿子:“赚20元。”

  “哦,”儿子低下了头,接着又说,“爸爸,您可以借给我5元吗?”

☆ 家有坏爸爸 ☆

  父亲有些生气,冲着孩子喊道:“你要钱是买玩具吧!赶紧睡觉去,你知道我每天工作多么辛苦吗?”

  孩子怯怯地说:“爸爸,我不买玩具,我有别的用。”

  父亲瞪大眼睛,气呼呼地说:“有什么用?”

  “爸爸,我想向您买时间。”

  “买时间?你还是珍惜时间早点睡觉去吧!我也要睡觉了!”

  看到父亲生气了,儿子乖乖地回到自己的房间。

☆ 家有好爸爸 ☆

  父亲问:“孩子,告诉我,你借5元有什么用处吗?”

  孩子神秘兮兮地回答说:“爸爸,我有用,一会儿就告诉您。”

  父亲看儿子可爱的样子,掏出5元钱递给他。

  “爸爸,谢谢你。”儿子接过钱,欢呼着又从口袋里拿出一些皱巴巴的零钱,慢慢地数。父亲有些纳闷。数完后,儿子高兴地说:“爸爸,我现在有20元了,我想向您买1个小时可以吗?明天请您早一点回家,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。”

  孩子说完,父亲带着愧疚,把孩子紧紧地楼在怀里……

【案例分析】

 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,父亲是需要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的,正如美国著名心理教育学家尼金·玛洛娜所说:“当你早晨起来,打上领带,匆匆奔向自己为之操劳和奋斗的工作与事业时,您是否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自己对儿女所承担的义务呢?”所以,即使再忙,为人父者都不应该拒绝承担这种责任和义务。

  父亲经常陪伴孩子,孩子就会有安全感。如果父亲长期不陪伴孩子,孩子就像失去主心骨一样,他就不知道自己的心该往哪里停靠。但是,在孩子想向爸爸买1个小时共进晚餐时,坏爸爸则没有给孩子机会,没有耐心听孩子的用心在哪里;好爸爸则能从孩子的话中有所反省,有所感悟,从而对自己陪孩子时间少这一事实做出弥补。

  不可否认,在当今信息社会,生活节奏不断加快,这让父亲们承载了比以前更多的压力,忙于工作,忙于事业,从而导致亲子关系淡漠。虽然与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,但却无心去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,缺少亲子沟通,缺乏相互理解,亲子情感变得越来越差。

 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一则公益广告:一个小女孩因为学习表现不错,获得了一份奖状,她非常想让父亲看到她的奖状,与父亲一起分享她的快乐。晚上已经很晚了,当她听到门外有动静并兴奋得跑出去看时,每次都不是爸爸。她等啊等啊,直到流着眼泪进入梦乡,也没有等到父亲回来。

  其实,“父亲”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,当决定要孩子的那一刻起,父亲就要做好用大量精力、时间、心血去陪伴孩子成长,只要孩子一出生,陪伴孩子就应该是父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。正如美国低26任总统西奥多·罗斯福所说:“在儿子面前。我不是总统,而是父亲。”可见,总统也知道自己作为“父亲”的身份。

  如果在孩子的成长中,父亲拿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去疏忽孩子,那孩子也不会让父亲轻松逃避这种责任,孩子这颗被忽视了的种子,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,到时,父亲会不得不加倍偿还曾经对孩子的忽略。所以,再忙您也要做个好爸爸。

【教育建议】

建议一:了解自己的孩子

  父亲和孩子之间,不应该有冷淡隔膜的情形发生,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,谅解他,明白他,懂得研究他的性情、爱好与兴趣,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,体会他的心思。要让孩子明白您是爱他的,并且愿意尽一切力量让他快乐成长。

建议二:让孩子知道您为什么忙

  今天,父亲理解孩子可能很难,但孩子理解父亲可能更难。因为孩子一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,对事物的剖析能力比较差。所以,父亲要引领孩子认清事物的真相,否则,久而久之,孩子就会产生误解。

  作为父亲,要耐心地告诉孩子,自己为什么忙。只要把道理给孩子耐心地讲明白,很多时候,孩子是会理解的。当孩子理解父亲为什么忙时,他就不会因为父亲的忙碌而有不满情绪和抱怨,就不去再猜父亲的心思,就不会觉得父亲不可理喻,难以亲近。

建议三:学会在忙中抽出时间来

  父亲很忙,这不可否认,但是父亲真的忙到一点时间也给不了孩子了吗?其实未必然。现在,“忙”已经成了父亲不用考虑就能说出的借口,从而能理直气壮地不管孩子。实际上,只要父亲有心,即使再忙,也能挤出时间陪孩子的。比如,可以早回家与孩子一起吃晚餐,虽然时间很短,但只要像理财一样注意“零存”,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个机会,这些“零存”的时间就会创造出“整取”的亲子感情。所以,对父亲来说,一方面要善于抽出时间,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时间,也就是要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。

建议四:懂得与孩子的相处之道

  一提到与孩子相处,很多父亲的大脑中是一片空白,不知道如何做。如果父亲与孩子在一起时,只知道大眼瞪小眼,那是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;如果父亲也像母亲一样唠唠叨叨的,那也会让孩子反感。所以,要想成为孩子心中的好爸爸,就应该了解与孩子的相处之道。

  比如,父亲可以合理安排时间,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,不把工作带回家,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,做游戏、讲故事等,树立好爸爸的形象;要对孩子有无限的耐心,这样才能解决孩子遇到的实际问题;多鼓励孩子,少斥责孩子;不要总拒绝孩子,对孩子的合理需要要尽量满足;控制自己恶劣的情绪,别让孩子成为出气筒;当孩子表现不好时,也要进行适当的惩罚;要言出必行,不开空头支票;爱孩子,还要让他知道;等等。

【教子箴言】

 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:爸爸忙碌的身影和孩子渴望的眼神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,遗憾的不仅是孩子,还有爸爸。孩子会失去享受乐趣,失去促进身心发展的好机会;爸爸也不能享受天伦之乐,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。所以,请您多抽点时间陪孩子。

  

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

  生活中,很多父亲要求孩子这样,不许孩子那样,但孩子却往往以顶嘴、对着干来***。问题出在哪里呢?成人与孩子所站的角度不同,看到的事物也会有所不同。所以,与其经常对孩子说“站着说话不腰疼”,还不如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一下。

【家教现场】

  放学回家后,小桐抱怨:“今天下午,老师当着同学的面大声斥责我。”

  爸爸一听,就用质问的口气说:“你是不是干什么坏事了?”小桐很一脸无辜地说:“我没干什么。”

  “不会吧,老师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斥责学生呢!”

  小桐坐在椅子上,一副十分不开心的样子。

  爸爸继续责问:“那么你想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?”

  小桐倔强地说:“我什么也不做,不想解决。”

☆ 家有坏爸爸 ☆

  爸爸严厉地说:“你肯定是哪里做错了。做错了就要承认,承认并改错才是好孩子。”

  小桐更不服气了:“我没错!”

  “错就是错,不敢承认,还狡辩!这是错上加错!”爸爸有些生气了。

  “我就是不承认!”

  “啪——”爸爸打了小桐一巴掌,小桐委屈地哭了……

☆ 家有好爸爸 ☆

  爸爸改变了态度,用一种十分同情他的语气说:“我敢肯定,你当时一定很尴尬。”

  小桐有些怀疑地抬头看了爸爸一眼,爸爸接着说:“我记得小时候,也有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。当时,我们正在答案,我稍微抬头看了周围一眼,老师就以为我要抄袭,狠狠地瞪了我一眼,还说了一句让我下不来台的话,我也感到很尴尬,还有些生气呢!”

  小桐显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,有点兴奋:“真的吗?我今天只是在上课时想跟临桌的王雨借支笔,可老师就教训了我一顿,我觉得不公平。”

  “是。但你能想办法今后避免出现这种尴尬的场面吗?”

  “我可以多准备几支笔,那样就不用在上课时向别的同学借了。”

  “这是个好主意。”爸爸赞许地说。

【案例分析】

   坏爸爸虽然是为了让孩子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,但他的语气不太好,也太急躁,结果孩子不接招,反而弄巧成拙。好爸爸则能及时变换策略,能站在孩子的角度,感同深受地替他考虑,结果就走进了孩子的心里,获得了孩子的信任。最终,好爸爸引导孩子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  一位成功的父亲不仅非常喜爱孩子,而且更懂得理解孩子,重视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。他说:“孩子的世界,与成人截然不同;倘不先行理解,一味蛮做,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。”这位父亲认为,要教育孩子,首先必须理解孩子。而理解孩子有一个方法,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。

【教育建议】

建议一: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

  大人有大人的世界,孩子有孩子的世界,这两个世界是不同的。这一点,父亲应该明白。所以,父亲不要用大人世界的要求来对待孩子,要学会放下对孩子的成见,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他的世界,去了解和认识孩子,否则就会阻碍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。

建议二:在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

  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,站的位置不同,所看到的风景也会不同。当然,处在不同的立场,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。所以,父亲应该学会换位思考。

  也就是说,父亲在做出涉及到孩子的决策时,不但要考虑到自己的情况,也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;当孩子遇到问题时,父亲能够立即在孩子的位置看问题,分析问题,才能有效地处理问题。当然,换位思考,还有助于父亲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,迅速地与孩子拉近心灵的距离,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。

建议三: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

  一位父亲请朋友吃饭,其中一盘菜是鱼丸子,在儿子面前也有一小碟。儿子夹了一个尝了尝,感觉味道不新鲜,就说鱼丸子坏了。大家都从碟子里夹了鱼丸子尝,都说很新鲜,以为孩子说谎,就不去理睬他。但父亲却非常认真地对待孩子的话,把儿子碟子里的鱼丸子夹起来尝了尝,果然味道不对,赶紧吐了出来。这位父亲说:“孩子说不新鲜,一定有他的道理,如果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。”

 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、敏感的,父亲应该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,也有独立的思想。除了满足孩子日常的生活需要外,父亲还应该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和理解,要努力探索并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,找到不同的方法引导他,以便能够让他更加健康地成长。

【教子箴言】

  父亲如果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,就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就会感受到他的情绪,就能揣摩孩子的心理,就能与他做有效的沟通,就能抓住重点对他进行说服教育,就能发现他的优点,就能鼓励孩子做他自己更喜欢的事情……

  

分享孩子的快乐

  分享孩子的快乐,就等于您和孩子一同踏入了快乐的城堡,就会让彼此心里充满阳光;不与孩子分享快乐,孩子独享自己的快乐,就会让他走进痛苦的泥沼,而您也体验不到孩子的快乐。所以,如果您是一位有智慧的父亲,就一定会与孩子分享快乐。

【家教现场】

  女儿下午放学回家后,兴奋地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。妈妈正在厨房做饭,爸爸在沙发上看当天的晚报。女儿一蹦一跳地来到爸爸面前,一脸喜色地说:“爸爸,老师表扬我了!”

☆ 家有坏爸爸 ☆

  “表扬你?说说是怎么回事!”爸爸问,视线并没有离开手中的晚报。

  “老师今天让我上讲台当小老师教同学们画画。”女儿还是很兴奋。

  “哦,就这个呀,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呢!”爸爸心不在焉。

  “还有呢,爸爸!”女儿意犹未尽。

  “还有?跟你妈说去吧,我忙着呢!”爸爸依旧没有抬头看女儿一眼。

  “哼!”女儿撅着小嘴向厨房走去……

☆ 家有好爸爸 ☆

  “哦,是吗?快跟爸爸说说!”爸爸放下手中的报纸。

  “老师今天让我上讲台当小老师了,教同学们画画。”女儿很兴奋。

  “是呀!我女儿真棒!”爸爸高兴地说。

  “爸爸,还有呢!我在上台时,不小心摔了一跤,结果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。我也笑了。”女儿呵呵地笑了起来。

  “那你也一定光荣地完成了老师交给你的任务吧!”爸爸期待女儿的回答。

  “是呀,我教,他们画,我们大家都很快乐。我下来时,同学们都给我热烈鼓掌呢!”

  “那我的宝贝女儿一定很有成就感了!”

  “是的,爸爸!”

  “爸爸很高兴,不过也提醒你一下,千万不要翘小尾巴哦,下次争取做得更好,爸爸相信你!”爸爸给女儿提醒,也给女儿加油、勉励!

  “我记住了,爸爸,您放心吧!”

  “嗯,到厨房跟你妈妈说说吧,让她也分享你的快乐!”

  “好。”女儿又蹦蹦跳跳地来到厨房……

【案例分析】

 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认可、赞同,因为他一直有这种需要。所以,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,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豪与信心,这时,他据特别需要有人来分享他的快乐,分享他的成功。如果,父亲这样做了,他就是一个好爸爸。如果为人父者此时不能与孩子分享快乐,孩子就会非常失望。再进一步,如果父亲还打击孩子的话,那孩子就会失望透顶,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继续努力学习了。这样的爸爸就是坏爸爸。

  分享孩子的快乐,可以增进对孩子的了解,有利于协调父子关系;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在关心他,有利于他的成长;有利于教会孩子为人处世,促进他身心的良好发展;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,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。

  所以,每一位父亲都应该找准时机,甚至是创设情境,尽全力去分享孩子的快乐,去赏识他所付出的努力,让孩子在分享的快乐中茁壮健康地成长。

【教育建议】

建议一:让孩子首先有并保持快乐

  孩子一般都会比父亲知足,他只要吃得饱,穿得暖,玩得自由,他就是快乐的。但是,由于父亲对他的期望,同学之间的比较,社会各方面的压力,渐渐让孩子失去了原有的快乐。所以,父亲不要把压力带给孩子,让孩子努力进取的同时,不要刻意给他强调结果,顺其自然就好。这样孩子就会拥有快乐。另外,父亲还要尽力让孩子学会保持快乐。

建议二: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

   一位哲人曾说:“快乐让别人来分享,就多一份快乐,把忧伤告诉给愿意为你分担的人,就减少一忧伤。”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,也应该一起分享快乐。如果父亲能够敞开心扉,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,那么,孩子就会感到父亲对他的尊重与信任,也会更加尊重父亲,从而也会向您敞开心灵,与您分享他的快乐。

建议三:要做一个乐观的父亲

   在生活中,父亲需要学做一个乐观的人,这样在遇到生活、工作中的难题时,就能以身作则,就能从容地处理,就能保持自信,就能让自己沐浴在快乐之中。这样,孩子就会受到父亲的影响,面对困难时也会乐观对待,从而让自己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,也愿意与父亲分享他的好心情。这时,父亲要毫不犹豫地张开双臂,迎接孩子难得的快乐。

   父亲要让孩子明白,快乐是永久存在的,而不愉快则是暂时的,只要乐观地面对,生活依旧是美好的。比如,如果周末需要加班,也应该高高兴兴地告诉孩子:“今天爸爸要到公司加班,因为爸爸很忙。”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后就会觉得父亲很能干,是公司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。如果父亲对孩子说:“该死,还要加班去!”这样,孩子就会感觉父亲不愿意去加班,而又不得不去,这就会让孩子感觉父亲很无奈,比较无能,当然孩子也不会快乐。

  再如,父亲和孩子出去旅游,瓶子里有半瓶水,父亲可以说:“真好,居然还有半瓶水,可以让我们再喝一会儿。”而不是说:“啊?怎么还有半瓶水了?待会儿又得买。”一句话反映了人的心态。所以,在生活中,父亲注意用快乐的言行影响孩子,用乐观的思维点醒孩子。

建议四:看重孩子成长的过程

  与其说快乐是一种结果,不如说它是一种过程。孩子快乐成长是每一父亲都希望看到的,快乐成长是一种过程。如果父亲是一个很看重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人,那就会生活在对过往的遗憾中,也会很容易地把这种心态用在教育孩子上。那么,这对孩子来说,是一件令他不快的事情。结果虽然很重要,但往往是过程的发展决定了结果。有的父亲阻止孩子参加课外活动,不让孩子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,而理由就是考大学不考这些。可是,幸福的唯一标准不是考大学。

  父亲这种只看结果,不重过程的心态,反而会让孩子错失很多成长的机会。所以,请父亲允许孩子去体会他的人生,要看重他成长的过程。这样,父亲才会有心力去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分快乐。

【教子箴言】

 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曾说:“幸福越是与人分享,它的价值便越会增加。”所以说,懂得“分”的人是幸福的,因为他实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;懂得“享”的人是快乐的,因为他感受到了友谊和真爱。作为父亲,也要学会与孩子分享快乐。

  

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

  在现代社会,孩子必须学会自主做决定,从而积极有效地管理自己。进入社会后,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,自己的老师,自己的老板,自己的公司……每一天面临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决定。父亲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就教会他自己做决定,他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光明。

【家教现场】

  小柯从小数学成绩就很好,先是考上了奥林匹克学校。进入奥校后,小柯迷上了武侠小说,而且还非常贪玩,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。一气之下小柯要退学。

☆ 家有坏爸爸 ☆

  别说遇到这种重大问题,就是遇到一些小问题,爸爸也会替孩子做决定。果然,爸爸说:“退学?你真是幼稚!”

  小柯很委屈地说:“我不想在这个学校读了,就想退学。”

  爸爸的语气不容商量:“不能退,你辛辛苦苦地考进去的,想退就退怎么行?你给我好好学,将来还考清华大学呢!”

  没办法,小柯继续在奥校读书,但因为他想退学的愿望没有实现,再加上与老师的冲突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,导致成绩每况愈下……

☆ 家有好爸爸 ☆

  在遇到这种重大问题时,爸爸不替儿子做主,而是让儿子自己决定。他对小柯说:“这可是你辛辛苦苦考进去的,你如果想好了不学,可以不学。”小柯就真自己做主退学了。

  退学后,小柯又进入另外一所学校,但他更加迷恋武侠小说,就连上数学课也看,结果成绩退步很快。爸爸找小柯谈话:“你打算将来怎么发展呢?”

  小柯志向坚定地说:“我将来要考清华附中。”

  爸爸说:“你要上清华附中,这是一个很好的志向,但上清华附中,数学不好是不行的。”

  小柯想了想,说:“那我就再考进奥校吧!”

  果然,小柯通过努力又考入奥校,以后又考上清华附中,最终考入清华大学。

【案例分析】

  虽然孩子的决定并不理智,但坏爸爸对孩子的决定持粗暴的干涉态度,而且他也没有疏导孩子的心结,最终导致孩子成绩越来越差,与他的预想背道而驰。好爸爸则能顺应孩子不理智的决定,算是“缓兵之计”,继而引导孩子再次做出理智的决定,最终孩子达成了自己,也达成了父亲的心愿——考入清华大学。

  很多父亲都以为孩子的事必须由大人决定,强迫孩子一定要听从安排。这样,孩子就不会有自***,也没有做事的主动性,很可能会因为某些不得不去做的事而去应付差事。结果,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养成松散的习惯,甚至可能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。

  强迫孩子听从父亲的建议,服从于父亲的人生价值观,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,应该适当地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,有时给孩子一些自我行事的机会,他就会表现得十分优秀。一旦父亲愿意接受孩子的决定时,就会发现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有时并非不可取。

  自己做决定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,不容忽视。孩子需要独立性,试想,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,被动听话,等着别人帮自己做决定或做事,进入社会后就算不被抛弃,也不会被重视。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决定,决定往往造就一个人未来的生活。要想让孩子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,就必须引导孩子自主做决定。

【教育建议】

建议一:告诉孩子决定权在自己手中

  相传,威尼斯城的一座山上有一位睿智的老人,他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问题。有两个孩子为难住老人,捉了一只小鸟,问老人:“请问,您能告诉我们,我手中的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?”老人微笑着说:“孩子,他生死大权在你们的手里啊!无论我回答什么,也都不会是正确的答案啊!”

  确实,每个人手中都握着希望的种子,也握着失败的命运。人们有权选择成功,也有权选择平庸,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事能强迫自己,就看他如何去做决定了。这一点,父亲应该让孩子知道。这样,孩子就会做出自己的选择。

建议二: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

 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:“认识你自己!”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出决定,父亲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他认识自己。就如同上面小柯的例子,他在做这些决定的过程中,爸爸一点都没有干涉过他,所有的决定都是他自己做出的。但是,爸爸却在这个过程当中帮助小柯正确认识了自己,认知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从而使小柯更好地做出了决定。

  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,父亲就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的个性、特点、习惯、兴趣爱好等。要让孩子知道,做决定的过程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,需要全方位地了解自己,才能更好决定选择取舍。

建议三:把自主选择权交给孩子

 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,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的,就是教会孩子以后怎样去选择,选择什么样的方法,什么样的专业;发展什么,放弃什么。所有的选择都必须由孩子自己做出。

 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说:“我记得我5岁时,父亲要我读幼儿园,但是我想读小学,于是他把选择权给了我:‘如果你能考上,就让你读。’这件事我会终身记得,因为那时我的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居然有选择的权利。我特别珍惜这个选择,于是我努力地读书,真的考上了我想上的学校。”

  正是父亲把选择权交给了他,他才会选择了最适合的发展道路,从而在商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功。所以,父亲要把选择权给孩子,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,学习独立做出决定。

建议四:培养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

  孩子的未来是属于他自己的,任何人都无法代替他们走完人生之路。所以,父亲应该注意为孩子多创造机会,培养孩子独立判断的能力。

  不可否认,孩子因为年龄小、各个方面都不成熟,而且还处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,但是他始终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对事物和自身的情感都有自己的见解,都有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和决定的潜能。因此,父亲应该让孩子的这种潜能充分释放。

  父亲不能用自己的经验来代替孩子,否则会使孩子受成人模式的禁锢而不能正常地发展。父亲要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,并给予正确的参考意见和引导,让孩子自己去体验、自己去做决定,让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强化。

  在生活中,父亲也要做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,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,逐渐增强孩子的判断能力。

建议五:尊重孩子的选择

  每个孩子都将自己面对未来的生活,面对将来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结果。所以,父亲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,就尊重他的选择。要在让孩子进行选择的同时,给孩子指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,并告诉他要承担他所做出选择的一切后果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在自己心甘情愿的基础上,选择未来,发展自己。

  对孩子而言,最大程度地尊重、培养自己的选择权利,是他人生的第一课。它不仅使孩子养成独立的意识,还会让孩子通过自己的选择,学会为选择付出,为选择而承担结果。父亲应该明白,尊重孩子的选择就是尊重孩子的未来。

建议六:引导孩子迅速做出决定

  有人说,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决定是鲁莽冲动,而深思熟虑后仍迟迟不决断是优柔寡断,与果断是想对立的。那么,父亲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迅速做出决定呢?

  首先,教孩子学会认真思考,审慎选择,要告诉孩子,在做决定前要好好想一想。其次,引导迟迟不能决断的孩子尽早做决定,比如,孩子在面对两个不同的玩具时,可能会难以割舍,这时,父亲需要告诉孩子选择其中一样,并告知他原因。还有一点,当孩子的选择在成人看来不合理时,父亲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,如果不太重要,可以让孩子尝试改变决定;如果事情比较或很重要,父亲就应该劝说孩子改变决定。

建议七:让孩子坚持自己正确的决定

  一个孩子在爸爸的帮助下做了一个决定:写完作业后才能看动画片。但是孩子只坚持了三天就坚持不下去了。鉴于孩子的意志、情绪和外界的影响等作用,这也是正常现象。但父亲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自己的正确决定,要让孩子懂得言行一致的重要性。父亲可以与孩子签订书面协议,明确奖惩措施,把协议贴在孩子能够看到的地方,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督促。

建议八:遇到大事仍需要与父母商量

  虽然说,要引导孩子自己做决定,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。但是,父亲也要告诉孩子,遇到大事时,也应该与父母商量,毕竟父母的人生阅历要比孩子多,遇到事情会比孩子考虑得全面一些,能够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。另外,与父母商量,也是尊重父母的表现,否则凡事孩子都是自己做主,他就会增长傲慢心,就会不把父母放在眼里,这样,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

【教子箴言】

  在生活上,父亲注意不要凡事都为孩子包办代替,切忌对孩子的生活做出全方位的强制规定,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做。虽然孩子年龄小,但父亲可以加以指导,切记不可代替而为之。否则,孩子长大后面对人生的各种际遇时,就无法适从,难以做出自己的决定。

  

与孩子一起锻炼

  

  运动可以强身,可以调节人的情绪,原本郁闷的心情,运动之后就会豁然开朗。生命本身就在时时刻刻地运动着,如果父亲能培养孩子定时定量运动的习惯,那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打下了良好基础。所以,就请父亲与孩子一起锻炼吧,最好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。

【家教现场】

  胡强是个12岁男孩,很懒惰,暑假宁愿整天窝在家里看电视、玩游戏,也懒得出去做一下运动。为此,爸爸经常抱怨:“胡强这孩子,可真是个懒孩子,不爱运动。”

☆ 家有坏爸爸 ☆

  有一次,爸爸又在向妈妈抱怨:“你说胡强这孩子,怎么这么不爱运动,懒得要命!”

  妈妈却不紧不慢地说:“懒?不爱锻炼?这不是跟你一样吗?‘有其父必有其子’呀!”

  “这跟我有什么关系?”爸爸辩解道。

  “他是你儿子呀,你都不运动,不给他做个好样子,他能运动吗?”

  ……

  就这样,爸爸妈妈你一言,我一语地讨论孩子是否应该锻炼。可巧的是,爸爸妈妈的这一段对话被胡强都听到了。他想:“这下我有不运动的借口了!”

  从那以后,胡强依然不去运动,反而比以前更有不运动的“自信心”了。

☆ 家有好爸爸 ☆

  抱怨归抱怨,可胡强始终没有改正懒惰不锻炼的坏毛病。于是,爸爸不再抱怨,他知道抱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。他反思了一下,想起儒家经典上的一句话: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”他眼前一亮:难道问题会出在我身上吗?我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呢?”

  很快,他就找到了原因,那就是自己太懒,也懒得去锻炼。于是,他要做出改变。晚上,爸爸走到孩子的床边,轻轻地说:“孩子,早点睡,明天早点起!爸爸要和你一起去公园跑步,怎么样?”

  儿子很意外地看着爸爸:“是真的吗?真去跑步?您以前不跑步的呀!”显然,儿子还是有点惊喜的。

  “当然是真的。从明天开始,爸爸要和你一起锻炼,把咱们的身体锻炼得棒棒的!”爸爸认真地说。

  “好的,爸爸,我这就睡。您也早点睡哦!”儿子很兴奋。

  半夜,儿子在梦中说了一句话:“我和爸爸在锻炼!”

【案例分析】

  好爸爸善于自我反省,并能发现错误进而改正错误,从而让不喜欢运动的孩子也变得喜欢运动了。坏爸爸只是一味地抱怨孩子懒惰,并不知道反省,在妈妈提醒他没给孩子做运动的榜样时,他仍旧不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。

  其实,每一位父亲都应该认识到锻炼的重要,更应该认识到与孩子一起锻炼的重要。美国《预防》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,在儿童与青少年中,有76%的孩子表示想与家长一起运动。可见,孩子是非常愿意与父亲一起运动的。

  让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,不仅可以增强体质,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,如慢跑、爬山、游泳等。当然,父亲要注意循序渐进引导孩子,要是逼迫孩子“一步登天”,往往欲速不达。

  与孩子一起锻炼,我们既做父亲,也做陪练;既锻炼了孩子,也锻炼了自己,真是一件两全齐美的事情。另外,父亲也可以借与孩子一起锻炼的机会,与孩子在一种比较放松的氛围中与他沟通,从而能有效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和关系。

  所以,为了孩子,也为了自己,请父亲们从现在做起,与孩子一起,加入到锻炼身体的队伍中来吧。

【教育建议】

建议一:鼓励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

  父亲要鼓励孩子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。比如,如果孩子的个子比较高,愿意跑跑跳跳,就可以鼓励他选择篮球、排球等球类;如果孩子不太爱剧烈运动的话,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。鼓励孩子选择这些运动项目时,父亲也应该起一个带头作用,也就是让自己爱好这些运动,或与孩子一起尝试这些运动项目。

建议二: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

  孩子只要参加体育运动,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,都是一件好事。父亲不仅要鼓励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,还应该鼓励他积极参与其中,更应该积极参与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,与孩子一起分享体育运动的快乐,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孩子参加运动、锻炼自己的积极性。

  一个10岁的小男孩迷上了篮球,虽然父亲对篮球没什么兴趣,但为了鼓励孩子参与这项运动,他还是给孩子买了名牌篮球、球衣、球鞋等。更难得的是,他还抽出很多时间陪着儿子一起练球,还陪儿子去体育馆看球赛。后来,当儿子惨叫比赛时,父亲总是给儿子呐喊助威,儿子也感受到了父亲对他的关注,所以也打得特别好。

  可见,父亲实际参与到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中,比说教更能让孩子产生兴趣,因为父亲的参与就是对孩子运动的肯定。

建议三:与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

  多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,可以让他呼吸新鲜空气,多运动,对身体大有好处,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。越在户外多活动,孩子就长得越健康,适应力就越强。

  户外运动项目有很多种,如跑步、远足、打球、游泳、做操、登山、攀岩、打太极拳等等,这些活动很常见,很简单,应该与孩子一起做这些运动,并养成习惯。因为进行一次两次类似的运动,效果是不明显的。所以,要坚持长期做这样的户外运动。

建议四:认识运动与学习的关系

  有些父亲可能会担心,孩子运动会耽误学习。所以,尽量给孩子安排很多学习时间,而不给孩子运动的时间;如果孩子参加体育活动,就会认为孩子贪玩,从而影响学习成绩。其实,这种观点是错误的。运动或锻炼与学习并不冲突,反而是和谐统一、相辅相成的。因为运动会让大脑变得更轻松,一旦再学习,精力就会比较旺盛,反而会比只学习不锻炼的效果好很多。所以,父亲要认清运动与学习的关系,也要让孩子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。

【教子箴言】

  作为父亲,要注意一点,就是不要强迫孩子参加你喜欢而孩子不喜欢的运动,要给孩子选择运动项目的自由,让他自己挑选角色和任务。一旦孩子选定,父亲就应该给予支持,如果孩子需要父亲在精神上的支持,父亲也应义不容辞。

  

做孩子可信赖的人

  一位成功的父亲一定是值得孩子信赖的父亲。可是,今天很多父亲却得不到孩子的信赖,得不到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,所以,这些父亲很烦恼。其实,这还是有原因的,只有找到原因,才能对症下药,才能改变自己,才能让孩子信赖。

【家教现场】

  张冰今年9岁,上小学3年级,非常调皮。一次,他的几个同学踢球不小心把教室后门的玻璃弄破了,老师追查了这件事,但并没有结果。于是,老师就把目标对准了张冰,让他承认是他弄碎的玻璃。

  张冰说:“我正在教室里写字,没看见是谁弄的!”老师不相信,认为他在撒谎,于是就警告他:“你要不承认,就找你爸爸来!”张冰有点生气了:“就不是我弄的!你找我爸爸来我也不承认。”果然,老师真把张冰的爸爸找来了。

☆ 家有坏爸爸 ☆

  见到儿子,坏爸爸非常生气:“老实说,是不是你打碎的玻璃?”

  张冰理直气壮地说:“不是!”

  坏爸爸有点忍不住,伸出了手巴掌做出要打的姿势。张冰激动地说:“你打吧,打死我我也不承认。”

  结果,坏爸爸的巴掌真打了儿子的脸,儿子没吭声,也没躲闪,任凭坏爸爸打……

☆ 家有好爸爸 ☆

  好爸爸来了,看到儿子不躲闪的眼神,他就明白了几分。他平静地说:“冰冰,告诉爸爸,是不是你打碎的玻璃?”

  张冰说:“爸爸,不是我打碎的。我真的在写作业的。爸爸,我相信你会知道我是被冤枉的!”孩子一脸充满信任的真诚。

  好爸爸说:“爸爸也相信你!”接着,爸爸与孩子的老师交谈了起来……

  最终,老师查出了打碎玻璃的“真凶”。

【案例分析】

  坏爸爸不相信孩子,孩子自然也就不相信爸爸,结果坏爸爸的巴掌并没有换来孩子的“承认”,这种粗暴的做法确实是不妥的。好爸爸则能从孩子的眼神中看出端倪,从而能够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对话,这样的爸爸是值得孩子信任的,孩子也表明,他是相信爸爸的。当然,爸爸后来的转变也很有效,促使老师找到了真相。

  要想走进孩子的心里,就一定要做孩子可以信赖的父亲。一位教育家指出,在今天的家庭中,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对家长的信任,在孩子看来,父亲每天就知道管着他,强迫他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。比如,有的父亲不让孩子看电视,自己却在客厅兴高采烈地看电视;让孩子语言文明,自己却脏字不离口。试想,这样的父亲怎么能得到孩子的信任?

  只有做孩子可信赖的父亲,孩子才会愿意与父亲交流,才会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亲,父亲自然就会了解孩子,就会知道孩子的想法。那么,怎样才能做孩子可以信赖的父亲呢?

【教育建议】

建议一:要充分信任你的孩子

 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,很多父亲因为孩子的不信任,不肯与自己沟通,不理解自己的“苦心”,处理不好与孩子的关系,亲子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而感到苦恼。

  那么,怎样才能让孩子信赖您,把您当朋友呢?很简单,父亲首先要充分信任孩子,只有这样,孩子才会给父亲以信任的回报。因为父亲的信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动力,能够真正触动孩子的心灵。对孩子的信任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,还应该表现在行动上,要用信任的眼光和神态去面对孩子,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,让他放飞心灵。

建议二:对待孩子一定要真诚

  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,应该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在想什么,在做什么,在感受什么,要把真诚心表现出来,也就是要向孩子敞开内心的思想感受。这样,孩子才会信赖父亲,才会向您也敞开自己的心扉。

建议三: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

  父亲虽然很忙,但也要尽可能地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。要知道,父亲对孩子的爱是其他任何人的爱,包括母亲的爱,祖父母的爱,老师的爱都不能取代的。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,孩子就会感受到父亲的温暖,就愿意与父亲亲近,从而信任父亲。

建议四: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

  父亲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是亲子间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,会增加孩子对父亲的信任感。除了对孩子说:“吃饱了吗?”“作业写完了吗?”“别看电视了!”“睡觉去吧!”之外,还应该学会向孩子询问:“你今天感觉怎么样?”“对这个问题,你是怎么考虑的?”“你认为呢?”“你心情如何?”等等,这样就能表达出父亲对孩子的情感。

  当然,提出问题后,父亲还应该认真去聆听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,否则,孩子也会感觉那些问题是敷衍之词,也就不会相信父亲了。

建议五:注意把握好生活的细节

  生活中有很多细节需要父亲用心去把握,把握得好,就能做孩子可信赖的父亲。比如对孩子要信守承诺,不蒙骗孩子,及时承认自己的错误,做事要有责任心,对人要有宽容心,做事要果断,有勇气,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,不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给孩子,关注孩子的非知识因素,如学习方法的调整、注意力的培养、独立行为的培养,关注孩子在学校的高兴事,与妻子和睦、融洽相处,积极乐观,不翻看孩子的日记,不拆孩子的信件,不监听孩子的电话,等等。这样,父亲就会给孩子一个高大的形象,就会更加信赖父亲。

【教子箴言】

  很多父亲喜欢端“家长”架子,喜欢一脸严肃、不苟言笑,动辄训斥孩子一番,教训孩子一顿。要知道,这样做不但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,反而会使得孩子敬而远之。父亲只有放下架子,与孩子平等交流,给孩子理解和尊重,才能让孩子信赖您。

  

免费章节在线阅读

查看目录

作者其他作品

同类推荐

猜你喜欢

小说排行

人气排行最热排行

点击查看更多

点击查看更多

网友评论

我要跟贴
取消
48842">